金融时报:14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看出口信用保险如何持续扩面稳外贸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2日 20:10 来源:金融时报(2025年3月12日12版)
连续11年,总计14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出口信用保险”有关内容。在稳定对外贸易发展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融资、结算、外汇等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强化企业境外参展办展支持。这也是自2021年提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2022年“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后,时隔三年,再次将“扩面”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剧和关税威胁,国家层面要求出口信用保险发挥其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功能,持续扩大承保规模,继续加码稳外贸。
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和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稳增长、防风险、补损失的重要政策性工具。我国也不例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四季度就有17条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文件出台。其中,商务部印发《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推动优化承保理赔条件,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强化对“走出去”企业风险保障。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出口信用保险持续助推外贸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根据海关总署1月13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达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作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通过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不断推动我国外贸释放强劲活力,为更多外贸企业注入信心和底气。
记者从中国信保了解到,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2024年,中国信保接到市场一线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限额申请数量和金额增长均超过两成,其中限额申请数量达到近5年来最高水平,反映出外贸企业出口业务规模增长稳定,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的意愿更加强烈。
浙江义乌的亦杰供应链管理(浙江)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家居用品、日用百货等消费品出口的中小企业。凭借中国信保提供的出口信用保险保障,该企业与斯洛文尼亚一家以电商业务为主的买方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24年,受俄乌冲突和市场预判错误的影响,该买方陷入经营困境,出现付款延迟并取消部分订单的情况。得知情况后,中国信保委托海外渠道与买方核实债权,并于2025年1月,向支付首期赔付款项约600万元,有效缓解了该企业的资金压力,保障了供应链运转的稳定性。
这仅是出口信用保险助力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信保承保金额超10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0%;支付赔款超25.8亿美元,增长11.7%,为外贸稳增长优结构提供有力支持。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些年,我国新产品新业态新品牌不断涌现,外贸含“新”量也在不断上升,更多高科技属性新产品加速出海。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电动汽车、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出口分别实现了13.1%、32.8%、45.2%的增长。跨境电商新业态全年进出口达2.63万亿元。
为了更好助推新产品新业态新品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国信保持续扩大承保覆盖面,不断优化承保理赔条件,持续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新三样”(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出口的支持力度。
对星星充电的帮扶充分体现着出口信用保险“新”的支持。据介绍,星星充电作为亚洲数字能源领域头部独角兽,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研发制造,平台兼容全部国标车型,产品线涵盖交直流设备、充电枪头、电源模块、智能电柜、换电设备等,为全球客户提供设备、平台、用户和数据运营服务。
近日,中国信保向星星充电出具海外投资(股权)保险保单和海外投资债权(股东适用)保险保单,为星星充电参与美国数字能源领域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双重保障,是精准支持新能源龙头企业走出去的又一典范。
据中国信保国别风险研究中心主任楼狄飞介绍,2024年,中国信保聚焦新兴市场和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全年支持电子信息等11条重点产业链出口超4500亿美元,占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的一半以上,对我国外贸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工产业链、整车工程机械产业链项下承保金额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着眼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信保在各地发力,首个重吊船出口买方信贷保险项目落地上海、全国首张印刷行业国产化制造执行系统开发服务贸易保单落地浙江、首张工程机械行业“框架+订单”模式保单落地山东。
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出口信用保险对于外贸的促进作用,不仅涉及保险行业传统的承保和理赔业务,还涵盖融资增信、资信服务等多个方面。3月6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我们将帮助企业,针对外贸企业遭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随着出口信用保险的溢出效应不断扩大,越来越多银行开始依托出口信用保险的增信功能,持续深化银保合作,为外贸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针对出口企业开展卖方信贷(即出口企业给予海外业主超过两年的支付期限便利)建设期内“融资难”“出表难”问题,中国信保提出系列创新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以更具竞争力的业务模式开拓国际市场。
2024年12月3日,中国信保为某企业承建埃塞俄比亚天然气液化综合开发项目,在“再融资创新模式”下出具首张中长期险保单。该项目以应收账款卖断的方式,为总额3.4亿元、延付期5年的融资需求提供了“保险+融资+出表”的解决方案,以出口信用保险为纽带,融资关闭仅用时三个半月,实现了出口企业、业主和银行的共赢。
“对于海外项目,银行融资的态度和意愿很关键。”中国信保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信保通过再融资创新模式,为银行提供了政治及商业风险赔偿比例95%的保险方案,同时利用对高端装备行业的支持政策,以最快效率完成了项目审批,大大提振了银行参与的信心和意愿。融资银行借助该创新模式,能提供更优融资条件,成功与优质出口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既通过人民币融资助力共建“一带一路”,也探索出一条开发海外业务的新道路,为长期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据介绍,2024年,中国信保针对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等重点政策性信用保险产品开展了一系列模式创新,助力外贸企业快速安全进行融资,相继推动首个大型绿色风电安装船买贷项目、首个卖方信贷建设期融资创新模式、首个预授信创新模式买贷保单等创新产品。
相关链接: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 提及“出口信用保险”部分
2021年: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
2022年: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
2023年:加大出口退税、信保、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企业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
2024年: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优化跨境结算、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
2025年:优化融资、结算、外汇等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强化企业境外参展办展支持。